领结构基础

1、无领类–只有领圈变化

1、满足人体的穿着层势–基础领圈

2、满足设计要求–变化领圈

2、立领类–只有领座变化

只有领座的变化

可通过找不同位置的前领圈切点来控制领形的合体控制

原理分析

(1)、限制法绘制立领

贴合型立领画法,前领取2/5处做切点,后领起翘比值最大为15:(10-a)

合体型立领画法,前领取1/3处做切线,后领比值一般取15:3居多

宽合体立领–前领取1/3处做切线,后领比值为向下取15:2-3,此时上领口会呈现宽松的状态

宽松型立领–羽绒服类的立领

(2)、角度法绘制立领

角度法适合开门类立领绘制,如下图中所示的部分领型

角度法绘制立领方式–0度,9度,18度
1、领圈处做长方形,连接对角线,对角线与领圈相切的下方取三等分,从前中到对角线切点的线则分别代表0度,9度,18度
2、前肩线延长a,a的长度为立领的宽度,然后分别连接至领圈上0度,9度,18度的点
3、将领尖点至领圈交点的这些线在领尖点向上延长10左右,然后在沿肩线向后在复制一个a的距离

4、在角度控制线与肩线相交的1/3处向最左侧角度控制线画后领长度,做出后领形态,如下图分别为0度,9度,18度的后领示意图

5、修顺领底线与领口线,可以看到不同角度下领子的合体程度,角度越大,领口线越贴合

角度法绘制立领–开门领类(角度法最适合打的领型)

立驳领类

领里与领面的关系

无串口类立领–里外完全分解型

无串口类立领–大身与领里断开设计
1、领里处理

2、领面处理

3、坦领类–只有翻领变化

坦领类一般采取衣身配领法

海军领

4、驳领类–领座翻领综合变化

(1)、轨测法配领-测量法

轨测法构成

规则法配领–平驳领

配领步骤

规则法配领–戗驳领

戗驳领

不同类型的翻驳领示意图

(2)、公式计算法配领

限制:要求翻领宽不超过肩端点,本质就是轨测法的简化版本,适用于西装类的开门领
计算法需要通过公式来确定F点和翻领松量,常用0.8a和a+b:1.6*(b-a)定F点和翻领松量

计算法配领步骤

驳平线分可以取a和0.9a,一般建议驳口线延长到a距离的驳平线,然后交点处连接领口做前领圈,这样的领子后续做好领座分割变形的时候底领的宽度均匀些

超高串口领
可以通过领省设计解决串口线过高导致的无法与领圈相交的问题

胸省转移部分至领省,解决串口过高问题

弯折领

弯折领形成结构线段的时候会产生重叠量

弯驳领

分割处理

(5)、领基圆配领

适配关门领类
领基圆主松量控制公式–指颈肩至后中的翻领松量: a+b:1.8(b-a)

领圈扩宽后的领基圆-领圈扩宽后仍然取原始的领宽找领基圆的中点处做领基圆

关门方领


衬衫领


倒装领

副松量–副松量为前中至肩颈点需加放的松量:a+b:u
u值的确定:驳口线与肩线的交点做垂线,绘制b-a的长度,然后做垂线与驳口线相交线的长度即为u值

左右不对称大衣领

5、领座分割变形

1、剪切分割变形-适用于轨测法
完全分割型,翻领底领宽度互借,隐藏分割线

领里领面细节处理

2、几何分割变形,适用于领基圆法配领
领座半分割设计–互借分割不到前中,后片借0.8-1cm,前领距离前中4-5公cm做分割

后中分割线处做垂线,肩颈点处再做刚厚重垂线的垂线
刚绘制的两个线交点处向后量取15做比值,翻领的比值为15:0.7X(X为底领的比值数,一般3-4左右)
绘制翻领的领底线,要求比底领的分割线短0.3-0.5左右

3、衬衫领完全分割变形

6、冒领类

翻领制图方法2

制图步骤

Polo领子制图方法

作者:于浩  创建时间:2024-12-31 11:30
最后编辑:于浩  更新时间:2025-10-23 16:38